Share
2014
106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四段258號2樓、3樓
策展理念
參展藝術家
突破點
展域
整合行銷內容
民眾參與活動
贊助合作單位
就讓我們擁抱吧!

2014年《粉樂町─臺北東區當代藝術展》邁入第九屆。
這是富邦藝術基金會長年來推動「藝術生活化、生活藝術化」的理念堅持。隨著城市節奏與日常生活的脈動,年復一年,在梅雨後的炙陽時節,輕巧落點街角巷弄,不追潮流亦不改初衷地踏實緩行,以藝術交織日常,傳遞著美學思考的生活態度,鼓動人文創意成為臺北城東的巷弄索引,讓人身歷其中感受我們所描繪的粉樂町實境。

■正向生活關鍵詞:擁抱 (Embrace)

「擁抱」 (Embrace),是《粉樂町》2014年的正向生活關鍵詞。今年度選擇以動態詞彙為主張,象徵「行動」在粉樂町展覽內所扮演的關鍵力,也意指「親身在場」的重要意涵。多年來策展團隊隨著粉樂町版圖,不分寒暑,穿梭在臺北東區大街小巷、推開逐扇門戶,藉由與商店合作理解社區經濟和潮流更替;探解城市閒置的土地使用,以瞭解在地歷史和都市藍圖;親訪里民住戶如傳教士般與其細細對話,分享藝術何以啟動生活內各種美好的可能。粉樂町構築起人際流動的平臺,讓城市有了話題,讓行走策畫期間的我們成為攪拌滾動的觸媒,也將群眾記憶與共同的故事帶入街區,是在藝術之外,《粉樂町》仍所以獨特迷人的特質。

「擁抱」,意指開放、也是接納,是包容、是欣然接受,也是支持與鼓勵;它是藉由行動揚起溫潤的情緒感染力,並以此串聯人際的互動交流。以張開雙臂的勇氣迎接挑戰,成為心靈更加強大而自由的主動方。搭疊展期,《2014 粉樂町》將推行一系列以擁抱為題的活動,由藝術家蔡潔莘的作品為起始,導引此話題邀請民眾透過手繪行動,並呼應基金會長期推動藝術走入人群及校園的傳溫計畫,以藝術大使之姿,靈活展現公共藝術該有的親近性與公共性,憑藉藝術的傳遞對應,在話題中切磋傳溫,首站以松山高中起跑,中繼以金山高中接棒,透過擁抱了解年輕的思考與想法,以及對於擁抱的詮釋,計畫預計且戰且跑,對於完成終點的青年之旅還在物設最後落點的校園,以期待這樣傳溫的火炬不滅結實相傳。

■新場域帶來文創無限可能

第九年在展覽的界域,由以往觀者所熟悉的忠孝東路四段與敦化南路一段之十字腹地,移轉至忠孝東路四段553巷社區與松山文創園區,在街廓的游移轉換中,探索臺北城東的新發現,有機的接合著脈動,創造出無限對於文化流動與創意孕育的可能。在這塊展域內,觀者可以走訪歷史古蹟、生態綠地、住宅型街區、與各樣消費商店,多元豐富的空間屬性、建築風格、以及街區特質,是城市在不同階段的產業更迭下,所帶來的轉換後的全新體驗,松山菸廠將會是孕育文創人才的搖籃,也同時是台北城全新的盼望。而位於市民敦化的富邦人壽廣場與仁愛路四段的富邦金融中心,一如以往也為展點之二,是大樓林立坪效高漲的城市街道上,少數具有開放視野、也是民眾可親的場所,同時也象徵著企業支持推動的主場;此外,敦化南路一段177巷私宅住民首度嘗試主動提供大樓外觀牆面為創作畫布,讓 Will Barras 將壁畫揮灑於街道景致中,是街頭運動的回歸,也回應臺北東區在地的潮流精神,將藝術滲透進日常的每一時刻,東區特有的生活價值仍取決於人的態度觀感,粉樂町過程中,經驗了多次東區的善意回應,再再說明社區的特性是展覽可以長久的關鍵,無牆美術館的成就除了持續理念的企業、開放的藝術創作、再就是具有素養的空間擁有者。

如果說「粉樂町」就像熱蘊一樣的發散在東區,今年的松菸多了一份對於時光印記的探索,在藝術品的座落當中、瀏覽日式菸廠建築的斑駁風華,走逛在那時明治維新對於巴洛克西方文化的憧憬,雖為製菸廠,仍有精心的馬賽克貼磚與仿歐式雕塑的動物人像,連棟式的挑高倉庫如今是大量藝文活動的熱門場地、由政府與民間完成的臺北文創大樓,可以窺探世界級建築師伊東豊雄的臺灣印象、也能走逛誠品生活在文創 Select Shop 形態上的實力,粉樂町移動至松菸廠區,以一種東區人移動於社區散步的輕鬆,同時也參與開放新區的盛會!號召喜愛粉樂町的人潮移動至新的場域。藝術在探索空間的趣味當中也提供出觀者探索空間的可能!

■藝術與空間的對話

在展覽中,粉樂町持續以「藝術與空間的對話」為策展骨幹,讓藝術在社區中發聲,也樂見空間與人(觀眾、消費者、商店主人)所共構的回應。忠孝東路四段553巷弄中,莊志維以光表徵生命與物的靈魂面,在日常生活咖啡裡跨越日常想像,創造如詩的小宇宙;黃品彤以木為材,雕塑自然的擬人態,溫潤對話於 XIE XIE 以書讀茶的氣息色蘊;而羅懿君將農業耕植的關注導入 Artista Perfetto,做為城市生活與土地關懷的導示;吳權倫藉由涉獵虛擬、仿生自然的複製,回映高登艾格諾手工金蛋捲店將自然交織華美的複合,一同用想像力與創意演譯;許廷瑞在鑄鐵塑形之際拾起初心,其關懷動物的同感亦在沐樂動物醫院中尋得默契;在強調織品質感與手作的 whiple Lib 與 JAMEI CHEN 內,黃冠鈞、顧上翎分別以材質實驗,挑起視覺認知的錯覺,由回歸於基礎的媒材,來述說物質與訊息間的意義;提出人生一切美好事物都應該被收藏的 Café Showroom,吸納著林義隆腦內湧現關於奇異的星球想像;生活當中有什麼可能?是以想像力扭轉時空,還是由幽默感顛覆邏輯?而洪韵婷與劉耀中分別由感性與理性端出發,探尋誠品生活松菸店內空間的多元姿態;來自美國的團隊 CANLOVE 利用廢料重現為炫目景緻,則提出即使進入數位生活也不能泯除的環保堅持。

在松山文創園區的東向製菸廠工廠中,歷史與時光印記是空間內的永恆主角。廠房裡我們維持空間在視覺上的穿透,讓斑駁壁面與廊柱建築的結構忠實呈現,成為古蹟建築體內最巨大的一件藝術創作。約計兩百坪的空間中,進駐六位藝術家的當代藝術創作,策展思維則由「藝術介入日常」反轉為「日常成就藝術」─以日常物件做為基底,穿越藝術家的思維,經過堆疊、拼貼、錯置、抽離、轉化等過程,再製為創作。這些作品反映的是藝術觀看下的日常縮影,在創作者想像力與幽默感中,它們輕觸資本社會發展下的產業轉換、也挑離創作既定的模式與成見、同步回應於舊時代空間在新時代翻轉的新價值。

於此,我們以藝術為材料,仿照工廠的加工再製,將日常轉譯為一種稱之為藝術的狀態與表現,安排各自的位置、模擬觀者走動的視覺經驗、再組裝中猶如進入工廠包裝裝箱的工作流程、做為群眾走逛至此記憶中回望關於1960年代,臺灣經濟結構由農業邁向工業的轉型發展下,客廳即工廠的生活印記。

和田永、王仲堃在趨近低限的機械性中實驗聲音想像;白雙全以人為關注,在交換對談之際交疊起生命故事也製造人際關係;Michael Johansson 作品內蒐羅並置的物件們,多數來自各類大量產製的工廠,被使用後陳舊的過程卻為它們增附了日常中生活的痕跡與性格;王郁洋則以取之於文本的語句,透過程式轉化運算再製為巨型雕塑,挑戰數位時代將文字實際的質與量展現;而 Pip & Pop 在廠中鋪灑的大量彩色糖粉,則以豔麗的視覺幻境,強調物質過剩的世紀中,所創造出的價值衡量基準,在唯美的色彩中拉扯了過量與匱乏之間的準繩。

戶外廣場,則以可親易近的展品讓人們在近身接觸中獲得樂趣,也培育公民尊重藝術與正確觀賞的素養。邱昭財的泡泡塔,在巴洛克花園中以手搖方式製造浪漫,也呼應工廠在人為手動的操作過程;穿越文創穿廊 Buff Diss 以膠帶塗繪,取材希臘神話轉喻為當代哲思;游文富、淀川技術 (YODOGAWA TECHNIQUE) 分別以自然媒材與人類遺留的廢材進行地景再造,在視覺饗宴之外也敲應環保的警鐘;Séverin Millet 以圖像轉喻對於人的觀察,幽默回應街頭廣場的百樣人,穿梭其中叫喚潛意識裡的自我認知;而一直為視覺領頭羊的富邦金融中心高樓玻璃面,此次將以日本創作者大石曉規,用喜樂,為城市下一年度展現正向力創作,在每個仰頭的瞬間會心一笑,在活力的色彩當中萌發好心情。

非純粹的展覽空間,讓藝術介入生活對話的場景。依著各空間(或品牌)性格被重新詮釋,原創作時的時空對換、場域對換,展現策展與原創及空間三方達成存在的角度與意義,將藝術介入日常一直是實驗性的,其中針對門檻學教育的意義常常大過展覽本身,挑戰商業價值的判斷與估量,說服接受大眾視覺與重新定義評價的過程,都是粉樂町執行的難處,但弔詭的也是其獨特的展覽形式所在!

多年來,粉樂町以傳教士的姿態,推開一扇扇陌生的門,連結超過數百個相異的兩端。這是一個由相同信念與價值觀的人們所共築的,藝術工作者、場地擁有者、協力志工…等各個合作夥伴、與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城東市民們,都是粉樂町中「親身在場」的重要參與者。如果說文化需要傳承、城市需要魅力,同時創意也會是未來的競爭力,那麼粉樂町藝術行動的堅持,讓處處轉角都落下文化的種籽,就是企業在社會公民責任中釐清的擅長,呼應著社會的脈動,以深耕持續的模式堅信著。
粉樂町每年以生活美好的分享為起點,緩緩牽引著城市向上的集體力量為終站的想望,「親身在場」、給我們擁抱,如同在馬拉松兩側的加油行列,有著超乎想像力的鼓舞力道。2014 粉樂町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