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粉樂町,台北東區當代藝術展【 笑率.效率|10:10 】

富邦藝術基金會2009年「粉樂町」台北東區當代藝術展。即將進駐台北東區,全新空間和藝術的對話與探索之外,期待在以效率著稱的商業東區,還以幽默的方式比對「效率」和「笑率」之間血緣關係,面對景氣低迷以正向樂觀的態度來因應,透過「粉樂町」讓快樂的抗體流竄,不斷增生愉悅的氧氣。
提出「10:10」的笑率運動概念,「10:10」是指針在錶面揚起的角度形似微笑的嘴角,一天的作息當中有兩次出現,正好替「粉樂町」提醒,凡事微笑面對,心靈的愉悅飽滿更勝現實。 起源於2001年的「粉樂町」,意指「Very Fun Park」城市中的快樂角落;當時38位藝術家在30個位於台北東區巷弄間的商店、公共空間內進行藝術創作,是國內首次將大規模當代藝術介入城市複合空間內的展覽。
走過2001、2007、2008年,直到2009年8月,已是粉樂町第四屆舉辦,過程中累積近200位藝術家、120處城市空間,透過「粉樂町」持續性不斷地進駐到城市街頭,不僅讓人們觀察到城市環境的生態演變,更提醒城市人生活感知的重要,透過藝術喚醒人們重新體驗自我習以為常的慣性生活,並發現城市中許多不被人注目的角落,挖掘出更為深入的在地特質與文化,讓台北東區不只是逛街購物的快速消費空間,更轉化為一充滿人文創意的樂活場域。 
回溯粉樂町,2001年策展人張元茜定義成為一個探索場域空間的展覽性格,之後就定調在「走出美術館圍牆的自由氣氛,沒有任何意識形態的選擇機制」,讓藝術創作者和協助執行者參與共構,企業、店家、藝術家、志工、策展團隊、協力廠商,以及主管機關都前進到這個臨時性的虛構國度,編織出虛擬但實境的美術館。2007年策展人胡朝聖認為台北東區如迷宮般的曲折巷弄,儘管不同於卡爾維諾筆下風情萬種的各色城市,但也總像其中的任何一個城市開拓了旅人的視野,彷若是旅人般投以驚奇的目光射向所有初到的城市,在城市內遊走、迷路、驚奇而後新生的旅行興奮。2008年粉樂町轉由富邦藝術基金會自身兼顧執行與策展團隊之身份,透過承諾持續性每年夏日與台北東區譜出邂逅的粉樂町,當年以強調回蹬的爆發力與累積回溯力量的重要性,提醒人們在往前奔行時,要先瞭解過往歷史,反思前人所留下的智慧,從而凝聚迸發起一股更為強大飽滿的前行能量。


在粉樂町中還有一層景致,是藝術走入人間燈火後的附加價值,也是無牆美術館在推倒了圍牆後真正迎接社區生息的活力,各式各樣流動互串的通路,表徵著東區時尚與潮流,交錯在展出的路線上,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與養分;2001年的30處展點為粉樂町開創集體式的認同,創造了日後粉樂町在借用空間上的說服力,2007年的藝術版Open小將與全省擁有近5000點通路的7-11,搭乘商業方式所衍生的經濟規模,讓展覽的參與作品與藝術家由38位43件作品到61位70件作品規模,2008年由基金會發行媒婆報,利用參展展點形成發送網絡同時也延長了與店家互動的關係,都是「通路」創造的神話,也是無牆美術館在形式之外的無窮大想像空間,透過最常民的語彙與模式,藝術在這樣的過程中不但不會被消費,反倒可以真實的換算出價值讓商業買單,是粉樂町在藝術之外的另一層意義。
搭疊著商業與社區的既有通路,粉樂町超越了當代藝術展的意義性,而跨步邁向社區藝術生活營造的標的。每年夏日藝術生活的短期過境,藉由藝術作品進駐、教育推廣活動的五感體驗,邀請民眾共同享受藝術的美好,透過商家間通路形成宣導網絡,這一年年刻畫的夏日記憶,都將成為藝術種子栽植於群體心中,以不間斷的培植持續力,為這座城市留下獨有的美感基因。